新西兰部分华文媒体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在华商的救助下重获生机。《今日新华报》创办于2002年,定位为基督城中国都市报。仅运行一年后,它就无法为继。它被奥克兰的一家中国公司收购,并更名为“新西兰镜报”。它一直营业到现在。新西兰华人网成立于2001年,由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创立。2007年被两家中国企业收购,转型为企业运营。2009年,这位加拿大华商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高清数字中文电视台WOW TV,全天候播放中文节目,成为当地电视媒体领域的生力军。
海外华文媒体大多自负盈亏。主办方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媒体正常运作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因此,在资金完全由创始人自己结算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华商成为媒体的主要创始人。放眼世界各地,从过去的华侨华人群体到华商的华人传媒大咖的转变,已成为新世纪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普遍现象。
二、海外华文媒体的经济生态行为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媒体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生存空间狭窄、竞争压力加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更多的中文媒体正在积极探索经营方式、战略求生存、产业发展。“生物体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了它生活在哪里,还决定了它做什么。” 在海外华文媒体的资源竞争中,采取生态位整合、生态位细分、生态位创造的策略,规避竞争。这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和生态行为。
(一) 生态位整合:拓展产业链灵活运作
资金是海外华文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通常,媒体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运营和创造利润。媒体除了直接刊登广告外,还以短文、专访、专题等形式进行间接宣传,并收取广告费。广告固然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仅靠广告的华文媒体难以保证营业收入。因此,寻求多重经济依存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的首要经营策略。
企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丰富中国传媒产业链,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例如,阿根廷的《新世界周刊》收购了当地的中国亚洲旅行社,并与其他国家的海外华文媒体共同创立了全球华文媒体旅游联盟。旅行社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为《新世界周刊》创造了经济效益。委内瑞拉《南美新知》于2008年成立彩印厂,逐步形成出版、印刷、发行、销售的一站式企业。海外华文媒体也可与当地开设中文专业的学校合作办学,拓宽华文媒体业务范围,
进入新世纪以来,刊登专版广告已成为海外华文报纸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与国内有关部门和省市合作洽谈,刊登国内投资环境、投资项目、政治经济形势等专版,及时反映国内政策动向,扩大海外华文报刊在国内的影响力。目前,一些华文报刊正在积极争取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以吸引国内商业广告,从而为海外华文报刊开辟新的广告市场。
在海外华文媒体产业链中,举办各种活动发展媒体品牌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例如,加拿大华侨之声、ITM国际顶级模特公司、中国新丝路模特公司联合举办了多次模特大赛,挖掘和培养新秀模特和时装设计师,已成为加拿大的品牌活动。此次盛会不仅架起了中加两国时尚界交流的桥梁,也扩大了华侨之声的业务范围,带来了经济效益。在组织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华文媒体也有机会获得一些社团或社会组织的资助。鹰龙传媒旗下洛杉矶广播电台、城市杂志周刊连续10年举办“城市宝宝朗诵比赛”。这不仅提升了中国媒体在美国主流社会的知名度,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美国知名企业的支持和赞助。. 总而言之,新世纪海外华文媒体立足本土特色和自身优势发展商业活动品牌的趋势已经充分显现。
在媒体资源竞争中,采取生态位整合策略,可以谋求整体生存和发展,扩大生态位空间。生态位整合策略是根据中心的相关性,合理组合转型甚至并购,将主要资源集中在优势项目上。上述收购旅行社、开设印刷厂、联合办学、出版专刊、举办活动,都是华文媒体围绕核心小众进行的多元化经营。媒体具有接触面广、信息灵通、影响力大的特点,可以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宣传和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