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北京】9月27日报道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正在升温,技术、标准、平台、框架都在不断发展。其中既有来自国外的传教士,也有来自中国的探险家。作为区块链的三大部署形式之一,联盟链因其与真实场景的高度兼容而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落地实例。
为了方便广大开发者和区块链爱好者了解联盟链中比较常见的两种开源设计,本文拟简要介绍Linux基金会的Hyperledger Fabric(以下简称Fabric)和FISCO BCOS金链联盟。对比供大家参考。
一、理念:设计背景与开发路径的区别
Fabric 的诞生略早于 FISCO BCOS。IBM 更早地意识到了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商机,并在相关研究上投入更多。2015年,它把自己设计的44000多行源代码奉献给了Linux基金会的Hyperledger项目,然后整合了R3的部分源代码。Fabric 是在设计理念之后诞生的。
Fabric最初被定义为一个跨行业的应用,因此,它专注于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用框架。FISCO BCOS最初的定位是设计为适合金融行业的自主可控的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虽然FISCO BCOS天生就有自己的“个性化设计”,但随着平台的发展,FISCO BCOS逐渐支持了更多金融领域以外的场景,这是一条从“一专化”到“多功能”的发展路线。
FISCO BCOS诞生于2017年,由金链联盟发起。是标准的国产底层。金链联盟是由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深圳证券等20多家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于2016年5月31日共同发起成立的非营利组织。
目前,Hyperledger 拥有约 140 名成员,包括金融行业、制造业、科技行业等,这也显示了其跨行业的性质。大约1/4的成员来自中国。
金链联盟成员超过100家,覆盖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地方股交、科技公司、学术机构等众多行业。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来自中国。因此,在设计监管接口时,FSICO BCOS更适合中国企业。
二、应用:为开发者带来不同的设计理念
Fabric作为一个通用的设计框架,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设计思路。它的应用模型是MVC-B模式,MVC是软件设计中的“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B是区块链逻辑,包括链码(即智能合约)和交易,其含义是链码强化控制者和交易强化模型,是将区块链融入原始软件设计方法的指南。在架构方面,Fabric 提供了三大组件:会员管理服务、区块链服务、链码服务。可见,Fabric 定义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重构软件系统的架构方法,其用区块链彻底改变原有行业的好意可见一斑。刚接触 Fabric 设计的人经常尝试用它来构建整个业务系统。我自己尝试过的业务设计都会遵循这样的思路,但是在实现中,通常会回归到区块链系统和原有的业务系统。结合。
FISCO BCOS 架构中一个非常实用的设计是“AMOP”协议。AMOP协议可以在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易中提供灵活的互操作性,并且可以结合区块链实现复杂的交易场景。例如,机构A与机构B之间某商品交易的价格谈判或股份撮合,需要多轮谈判。双方最终就结果达成一致后,根据结果发起链上交易,写入账本并确认。之前的协商不记录在账本中,通过 AMOP 实现加密的点对点通信。FSICO BCOS给出的架构设计参考是“A机构的业务系统-A机构” 并且不容易接受大的外部变换。因此,这种“公约数”和“连接器”的思想更容易实现和推广。
业界普遍对区块链应用寄予厚望的两种模式是:构建新的大规模生态系统和改造现有的大规模生态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受客观因素限制,均未取得突破。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可能还是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区块链与现有系统的融合入手,从改进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