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工信部回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创建江苏(无锡)车联网试验区。这是去年12月工信部在我国设立的首个车联网试验区。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具有高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下实现规模化应用,网联汽车用户渗透率超过30%,水平显着提升智能道路基础设施。
打造车路协同生态
“如果发现左后方30米处有救护车,请让路,如果看到左前方有行人,请减速……”5月22日,在V2X实乘核心示范区在太湖新城的体验中,记者跟随车路协同系统的车辆感受了车路协同的魅力。
进入申请车辆,记者看到,车辆前部放置了一块屏幕,可以实时显示路线、车速、前信号灯等信息。有车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车内听到的所有提醒,都得益于车路协同中的辅助驾驶功能。闯红灯的行人会被提醒,因为路口的摄像头会自动抓拍;当有车辆接近盲区时会有提示,因为两辆车也会“沟通”。
记者站在无锡会展中心旁的十字路口,看到红绿灯信号杆上挂着一个白色的类似路由器的设备,这是V2X接入设备之一。车联网LTE-V2X城市级应用示范工程是工信部重点支持的项目车联网 智能汽车,无锡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球首个城市级应用示范工程。V2X 是一种用于车辆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高速网络将车辆与一切连接起来。目前,该项目基于“人-车-路-云”系统协同,开放40多个交通管制信息,提供26类应用场景。
车联网LTE-V2X城市级示范应用项目由无锡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公安部交通管理研究院、华为、无锡市公安局交警牵头支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苏天安智联共建设7个核心单位和23个参与单位。“LTE-V2X城市级应用示范工程是一个跨领域、跨行业的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建设,人们出行时获取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海量的管理信息如何打通以及交警有哪些数据,哪些是公开的?这些数据会产生哪些应用,
推动汽车行业新变化
自动驾驶汽车要上路测试,必须拿到专属的“驾照”,所有测试都必须在基地进行。目前,江苏已经颁发了第一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获得测试牌照的两款自动驾驶汽车分别是上汽和奥迪中国。“我们计划在 2020 年实现全球首款 5G 互联网汽车的量产,并积极探索利用 5G 技术让汽车在拥堵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速公路下自动驾驶。” 国家工商总局总裁陈志新说。
记者了解到,2017年,工信部、公安部、省政府共建的国家智能交通综合试验基地在无锡揭牌。本次顺利拿到“牌照”的两辆汽车按照国家三部委《智能联网汽车道路试验管理规范》的要求,在上述基地完成了试验,并通过了14项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质量检测中心。自动驾驶能力测试项目。
上汽大通技术中心主任助理谢家跃告诉记者,上汽一直积极参与无锡车联网项目。目前已经在D90机型上实现了不少于5个场景功能,未来会快速迭代引入更多场景功能。“与一些后装设备不同,我们在车辆出厂时就安装了车联网模块,将信息直接传输到车辆的大屏上,将大屏上的所有信息整合起来显示给客户。 ” 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就在这里。谢家月表示,期待车联网早日在无锡以外的地区应用。”
新能源和无人驾驶作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已经成为车企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车企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多是基于对比自行车智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车联网和自行车智能融合,让智能驾驶技术更安全。” 谢佳月说。
开启智能网联“车生活”
为了让更多市民体验车联网的应用场景,无锡正在以每月约4000台的速度推广智能设备。这个设备看起来和普通的后视镜没什么区别,半白玻璃半屏。但是一旦激活,手机上的导航位置就可以推送到联网的车载设备上进行直接导航。
对于市民来说,车联网将给车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例如,无锡市民可以下载APP,实时了解红绿灯情况,提供限速指导。再比如高德地图和四维图新也参与了LTE-V2X项目,将陆续在手机端和车载端推出解决方案,让居民可以在无锡市主城区和太湖新城中查看实时通过地图。240个路口,1246个信号量的状态和倒计时信息的错误应该不超过0.5秒。
未来,车联网的应用还有无限可能。“未来,你可以在路上排队跟车,每辆车之间设置半米的距离。这样,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另外车联网 智能汽车,如果无人驾驶真正实现了,不用家家户户买,车子出来了,可以通过指令在约定的时间开车,派人到目的地后,接下一个任务。晚上,车辆会按照指示开回停车场。” 无锡移动副总经理张建斌说。车联网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虽然细分应用场景带来无限可能,但业内人士认为,从车联网试验区的长远来看,最终目标是实现车路协同无人驾驶。
记者获悉,5月17日,省汽车办组织召开了推进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试验区建设专题会议。无锡、南京、常州、苏州、盐城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无锡车联网项目建设单位、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交通产业研究院、江苏移动智能代表出席会议。现在,
新华社全媒体记者蔡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