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近日,媒体披露了美国首例行人被智能网联汽车撞死案件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涉事车辆的决策系统忽略了行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我国发布了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管理规范(试行)》,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
什么是智能网联汽车?
1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和系统有哪些?
智能网联汽车通常也被称为“自动驾驶汽车”。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它们配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并融合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车对人、车对车、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驾驶,最终实现替代人类操作的新一代车辆.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互联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人机界面技术、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等,由执行层组成。
2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分类有哪些?
主要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分类不尽相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将其分为非自动驾驶0级、驾驶员辅助驾驶1级、半自动驾驶2级、高度自动驾驶3级、全自动驾驶4级驾驶;德国联邦公路研究所分为三个级别:部分自动驾驶阶段、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完全自动驾驶阶段;《中国制造2025》分为辅助驾驶阶段(DA)、部分自动驾驶阶段(PA)、高度自动驾驶阶段 驾驶阶段(HA)和全自动驾驶阶段(FA)4个等级,有条件的PA后增加自动驾驶阶段(CA),
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International)于2014年发布了自动驾驶的6级分类体系,即非自动驾驶(L0)、辅助驾驶(L 1),部分自动驾驶(L2),有条件自动驾驶(L3)),高度自动驾驶(L4),完全自动驾驶(L5)6)级别。在SAE定义的L3技术标准,监控道路的任务由自动驾驶系统完成,这与L2的区别是巨大的,技术人员通常将L2和L3的分界线视为“辅助驾驶”之间的区别“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前景,全球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处于L2和L3阶段。
▲图:SAE对自动驾驶的分类
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1 国内: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规范发展
◆出台一系列促进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的政策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此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方向:
工信部牵头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标准,推动行业发展。2017年4月,工信部等部委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前景,开展示范推广智能网联汽车。9月,组织研究公共道路智能网联汽车自适应验证管理规范。12月,《车联网产业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发布,提出分阶段建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战略目标。2018年3月,印发《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图:工信部发布相关政策
国家发改委引领行业发展战略。2018年1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公布研究起草《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产业生态系统、路网设施体系、法规和标准体系、产品监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六大产业体系。到2020年,中低端智能汽车实现量产,中高端智能汽车上市。到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中国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
◆各地普遍先行先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在三部委联合发布路考管理规范之前,北京、上海、重庆、福建平潭、河北保定、深圳等六地已发布相关规定或征求意见稿,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福建平潭等地开放了路考,越来越多的城市开设了封闭式考点。